一.概述
节能减排是众所周知的国策。地下资源是有限的,这些资源的使用伴随着空气污染。因此,国家大力建设核电站、风电场、光伏电站和光热发电厂。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能源利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。例如,近年来,国航和波音公司将生物喷气燃料成功应用于航空领域,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。在IT领域,也不例外。数据中心遍地开花,用电量大幅增加。不顾忌用电,不改变原有用电方式,已经不符合当代国家政策。直接为IT设备供电的上海UPS不间断电源,也必须改变原来漠视效率的习惯,也必须以节能为前提。喜人的高频机UPS的问世和成功使用,填补了空白,为IT绿色数据中心开辟了道路。
二、12脉波整流谐波滤波器和IGBT高频整流器
1.12脉冲整流谐波滤波器的建议
6脉波整流器俗称三相可控硅全桥整流器,12脉波整流器俗称六相可控硅全桥整流器。原因是晶闸管的导通需要一个脉冲触发,一个晶闸管需要一个脉冲,三相晶闸管有6个晶闸管进行全桥整流。当然也需要六个脉冲。不知道什么时候,谁给它起了这么个名字。这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名字,就像脉搏可以矫正一样。脉冲只是一个电信号,而整流需要真实的器件,两者毫无共同之处。12脉冲整流也意味着这一点。既然你已经习惯了这个名字,为了方便分析,你在称呼通用的时候就要用到它。
早期的中大功率不间断电源整流器都采用可控硅整流器,是三相全桥整流电路。官方说法是,这个整流器破坏了主电网的输入波形。该图显示了市电输入的正弦电压波形。当负载为电阻性负载如电炉、电暖器时,由于传输损耗,负载的输入端为幅值略有减小的正弦波,输入
节能型高频机结构UPS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。
图不同负载的市电情况。
功率因数为1;然而,对于带有6个脉冲整流器的不间断电源,负载输入端的电压波形会失真,如图所示。这是因为可控硅破坏了电网的正常波形。输入功率因数降至0.8以下,电流出现谐波成分,产生无功功率。因此,可控硅天生就是破坏电网波形的。
上述负荷情况对电网造成压力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网能量的有效利用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,希望这种破坏力能小一些,于是提出了12脉波整流器,也就是6相全波整流器。该图显示了12脉冲整流器电路的示意图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从6脉波整流器到12脉波整流器结构,增加了一套相同容量的6脉波整流器、一个体积庞大的移相变压器和两个平衡电抗器,使得5、7次谐波消失,但11、13次谐波依然存在。为了进一步降低破坏性,一般会增加一个11次谐波滤波器,这样可以将输入功率因数提高到0.95。但是成本是相当大的。比如某品牌300kVA脉冲整流UPS,重量1.2吨。升级为12脉整流后,设备数量增加了600kg,达到2.2吨,资金、材料、面积、空间、能耗都占了,负担很重。节能型高频机结构UPS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。
图12脉冲整流电路示意图
原因是可控硅在59Hz下的整流滤波,把本应在整个半周导通的正弦电流波形,变成了在短时间内仍然提供相同面积电流的脉冲波,所以脉冲波的幅度一定很高。比如在半波全导通,平均电流iAverage和正弦波电流对应的峰值iPeak的关系是iAverage=0.637iPeak,那么如果在整流滤波的情况下只开启30度,那么这个脉冲的峰值就是I=I iAverage 180/30=6ia verage=3.82 peak,看不见的正弦波的峰值电流增加了近3倍,也是由于传输线的阻抗,电压正弦波的峰值被压低,如图12左下角所示。12脉波整流是指将原来的6脉波整流后的脉冲电流分成两部分,几乎将峰值电流减少了一半,因此对电网的压力也减轻了。如上例所述,仍有接近两倍的峰值电流,仍有破坏作用,即成本与获得的效果相比确实不经济。如果增加整改阶段的数量,成本会更大,但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,所以这条路走到了尽头。
2.IGBT高频整流器终会淘汰可控硅整流器的原因
(1)IGBT的出现及其在逆变器中的成功应用为整流器提供了经验。
早期的逆变器也使用可控硅器件,但可控硅逆变器只能输出方波,用户需要的是市电一样的正弦波。为了做到这一点,必须使用巨大的液晶滤波器,它们重量大、功耗大、占地面积大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做成接近正弦波的形式,称为阶梯波。如图所示,阶梯波通过LC滤波器后被整形为正弦波。这种方法实际上减少了LC滤波器的体积,但逆变器的数量增加了,这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节能型高频机结构UPS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。
图4可控硅逆变器输出梯形图
半导体晶体管和脉宽调制(PWM)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逆变电路的结构和功能。由于逆变器的高频脉宽调制,输出正弦波非常方便,所以不需要组合几套逆变器,而且由于调制频率为几千赫,滤波器的容量和尺寸明显减小,甚至可以将滤波器电感和输出变压器集成在一起,只需在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一个电容。但是后来发现晶体管存在二次击穿和并联均流不易的缺点,运行中故障率高。后面来的MOSFET,虽然没有二次击穿,但是不容易实现大功率。IGBT是晶体管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合体,它成功地为逆变电路打开了大门。IGBT在逆变器领域的成功应用已经有二十年了,现在还处于年轻阶段。(2)逆变器用IGBT,为什么不替换整流器的晶闸管?
我们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。众所周知,由于晶闸管导通后不能关断,所以晶闸管控制的每半波只有一个触发脉冲。因为晶体管可以通过控制信号自由清理,所以可以通过多脉冲控制。正是这一特性促成了逆变器的革命性变化。当IGBT出现时,逆变器由多个脉冲控制。这个控制信号可以直接在IGBT使用,甚至可以简化电路。然而,此时可控硅仍与50Hz单脉冲控制同步。如果改成IGBT,就相当于重新设计。对于一个已经形成产品线的工厂来说,在产品销量还不错的情况下,谁愿意做出费力的改变呢?
另一方面,当时一是对输入功率因数没有强制性要求,二是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节能减排政策限制。谁想做得更多?即使在节能减排被列为国策的现在,IGBT整流器的实施仍面临诸多障碍,那个时代就更不用说了。只有那些有远见、有实力的公司愿意这么做。
(3)不间断电源整流器急需用IGBT取代可控硅。
国家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让UPS无立足之地。如前所述,首先,可控硅整流滤波对电网的损害是无法克服的。12脉整流11次谐波滤波器虽然宣传得很好,但是先破坏后治理。这就像一个人穿着长钉走过地毯,在地毯上打孔,然后请工匠修补。问题是,我们为什么不用带钉子或不带钉子的平底鞋呢?它节省时间和材料。这双鞋过了之后地毯完好不是很好吗?
有人宣传说IGBT的整流器不可靠。20多年来,IGBT在变频器上的成功应用,仍然说明了这个问题。当然,逆变器的输入电压是稳定的,而整流器的输入电压有时不稳定,但可以控制,因为任何UPS对输入电压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。一旦输入电压超过这个范围,就认为市电故障,输入被切断,改为用电池供电。
(4)用户的顾虑
部分用户不敢使用全IGBT调谐器结构UPS的原因之一是责任问题。如果购买者选择旧工频机结构的UPS,即使出了问题,也是有借口的。然而,采用新技术并非如此。好好使用机器是对的。一旦出了问题,很难向领导解释明白。例如,在一个财务单位中,数据室在前几年使用了400千伏安不间断电源。虽然耗电量大,但输入功率因数低,运行成本高,机组还是能承受的。所以,这次新机房的建设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。虽然5000kVA的容量被高频机结构的UPS替代,但可减轻重量30T,至少节省占地面积50m2,每年可节省250万kWh。在有这样诱惑力的前提下,即使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颁布了几年,机组还是选择了不节能的工频机UPS。可见新旧交替有多难。四.全IGBT主电路结构的优点
图为全IGBT主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。输入电路完成整流和变换两个功能,输出电路由于有半桥逆变换器,可以自行输出三相四线电压。由于这些变化,UPS获得了许多出色的指标。
节能型高频机结构UPS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。
图全IGBT主电路结构示意图
1.绩效指标的优势
输入功率因数:0.99以上;但是,即使工频机结构的UPS是12脉11次谐波滤波器,虽然理论上可以达到0.95,但如果不尽力,很难达到这个数值。笔者测试了十几台品牌的12脉11次谐波滤波器的400kVA UPS,但都没有达到0.95,甚至只有少数达到0.85。
效率:在笔者对这些工频机的UPS测试中,负载在80%-100%之间,效率低于90%。而某调谐器结构的UPS在半负载时可以达到94%以上。
2.该结构的优点
例如体积和重量:由于移相变压器、一套6脉冲整流器、两个平衡电抗器和一个输出变压器,工频机的UPS明显增加了体积和重量。比如一个品牌的300千伏安UPS重2200公斤,而另一个300千伏安高频UPS只有830公斤,大约是同容量工频UPS的1/3。
3.操作和维护的优势
而整流器和逆变器是更重要的备件,也是更昂贵的备件。如果是模块化的,这两个模块对于工频UPS应该单独购买,而对于高频UPS,一个整流器一个逆变器就足够了,因为可以互换使用。
4.工作方法的优势
一些出名的高频机结构的UPS厂商,甚至大功率的(如200kVA或275kVA),都是模块化的,不仅为在线维护、在线更新、在线升级带来了便利,也为高效运行赋予了新的功能。该图显示了500千伏安容量的双电源负载供电模式的示意图,此时,不间断电源
节能型高频机结构UPS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。
双总线供电模式示意图示例
采用双总线供电方式。例如,每个不间断电源的容量为550千伏安,每个不间断电源有两个275千伏安的不间断电源模块。正常情况下,满负荷运行时,每个UPS只提供一半的负荷容量。如前所述,此时的功率效率在94%以上。一旦负载能力下降到50%以下,即低于250千伏安,那么此时,每个不间断电源只提供1/4的负载能力,这明显降低了效率。为了提高供电效率,此时两个上海UPS不间断电源模块中的一个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,只留下一个模块继续供电。因此,每个UPS仍处于半负载供电状态,保持更高效率。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发现哪种工频机结构的UPS具有这种功能。